概要

物联网实际上是“智慧的地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地球已经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可见,智能化是物联网的“灵魂”,而实现智能化处理,必须要系统集成商这颗大脑。

产品介绍

玖锐物联网系统集成业务

    物联网应包含传感器网,而泛在网则包含物联网。传感器网主要利用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来实现物与物的通信,是物联网实现数据信息采集的末端网络的一种。物联网除了传感器网之外,通常还包括办公网、自组网、电子标签网、MtoMMachineToMachine)等。而将传感器网、物联网所搜集的信息传输到骨干网络的接入网络,则既可以是无线网也可以是有线网,既可以是互联网,也可以是通信网、交通网或者广电网。因此目前关于物联网就等于传感器网加互联网的理解有以偏概全之嫌。物联网本身是针对特定管理对象的有限网络,目的是实现对于管理对象的智能化管控,是泛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是实现泛在网的重要一步,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从信息化向智能化的提升。泛在网则是通过无缝通信方式将现有网络融合为一体,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的连接和交流。因此,对于物联网的分析研究既不能将其与泛在网等同,又不该将二者割裂开来。我们将其称为泛在与物联网

    泛在与物联网的本质特征:智能化=情景感知+无缝连接+知识聚合虽然各方对于物联网的认识各不相同,但对于其目标是为了实现对于目标对象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这一点上则观点一致。为了实现智能化,泛在与物联网必须具备三大基本特征:情景感知无缝连接知识聚合。通过无线传感网、自组网等末端网络,将管理对象的属性信息(ID、编码、人体特征等)、个体状况信息(体温、血压、位置等)及环境信息(温度、湿度、雨量、压力、加速度、震动等)等信息准确收集,及时通过接入网络传输到骨干网进行实时分析处理,进而将处理结果作为智能化服务提供给用户。为此,不同网络、不同设备、不同服务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于任何人都必须保持高度连接性。而将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知识聚合的过程。

    智能化的本质应是傻瓜化:融入日常生活与跨越数字鸿沟但必须强调的是,智能化绝非意味着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其本质应该是傻瓜化,泛在与物联网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傻瓜式服务,用户终端或者用户环境将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和单纯化。高度智能化的服务系统将作为背景环境淡出普通人的视线,从而使得泛在与物联网进入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无须刻意改变习惯便可享受泛在网所带来的便利。目前日本和韩国对于各自发展战略的反省也恰恰于此。只有立足消费者的需求、跨越数字鸿沟,才能推动本国的泛在与物联网的产业化进程。

  2010年的中国:泛在与物联网元年2010年注定成为不寻常的一年。作为中国信息化战略的重要支柱,泛在与物联网发展战略将极有可能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泛在与物联网相关的示范项目必将在全国广泛展开,2010年将成为中国信息化战略以及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与欧美日各国在信息化设施、技术体系、应用经验、制度建设等方面已有较好基础不同,中国的泛在与物联网必将选择一条以引领国际标准制定为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研发、相关平台建设、应用服务示范同步进行的发展道路。

  为此,必须重视前期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如果不能集中有限资源和技术优势,则可能会陷入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的被动局面。特别是,由于相关市场尚处萌芽状态,单纯依靠民间和研究机构的力量是很难持续的。如何建立一种面向国际开放的产学官研的研究开发体制将是重中之重。

  另外,与美国的智慧的地球、日本的e-Japanu-Japan相比,中国的泛在与物联网战略可能会在发展目标、优先领域及具体的实施路径上呈现较大差异。欧美日所面临的是在现有业已良好的ICT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其智能化水平,并进一步将其从现有局部领域拓展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切实保障实验成果的商业化效率。而目前中国的发展核心则仍将围绕两化融合战略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同时谋求在基础设施、行业应用及公共事业等部分领域的率先突破。由此推断,在十二五期间的前半部分,国家将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技术标准制定、示范项目推进、相关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行业应用方面在智能电网、工业自动化;公共领域在公共安全、智能社区、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生活领域在儿童安全保护、食品安全、医疗服务等可望有所突破。而大规模的商业化项目的启动以及相关产业的爆发性成长至少应该在2015年之后。

  花瓣型产业形态与立体产业链结构的形成依照目前公认的泛在与物联网的网络层、平台层及应用层的三层网络结构来看,泛在与物联网产业将分别在三个层面呈现三合趋势,即泛在网络融合平台资源整合以及应用知识聚合。而此三合趋势则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未来以泛在与物联网为核心的产业融合的发展前景。伴随着泛在与物联网渗透到中国产业结构转型、生活方式转型、区域发展转型等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以泛在与物联网为花蕊,以交通、环境、教育、医疗、能源、家电、金融等应用领域为花瓣的花瓣型产业形态可望形成。这必将对中国今后的整体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正是我们坚信泛在与物联网产业规模及社会影响力将远远超过互联网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与之相适应的泛在与物联网产业链则呈现更加立体化、多元化及复杂化的特征。其纵向结构可以分为7个层面,即网络层、终端层、平台层、计算与软件层、内容层、设备层及服务层。根据我们分析研究发现,泛在与物联网的发展通常从网络设施建设开始,逐步叠加终端服务、平台服务、计算与软件服务、内容服务、设备提供及应用服务各层功能。这7个层面虽不是严格按照从下至上的顺序发展,但至少下层要素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制约上层的发展。比如说,如没有较好的网络设施基础,就很难实现终端的普及;没有终端的普及就很难形成有效的数字平台;没有有效的数字平台就很难推动数字内容的发展,而微电子设备的发展也必将受到限制。而上述的六层基础如果不能夯实,则规模化的应用也将面临挑战。因此伴随着泛在与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可能涌现出大量新型的企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网络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平台服务商、计算及软件服务商、数字内容提供商、微电子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以及应用服务运营商等侧重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市场参与者将逐步成长起来。这对于目前的运营商、元件终端制造商及系统集成商来说既是良好机遇也是巨大挑战。

  对于各地政府来说必须要做到三有:有力产业链切入、有序商业化展开和有效平台性保障。各地区必须要有所取舍,聚焦与现有产业结合度高并且附加价值高的产业链环节,有的放矢地推动契合地域发展的泛在与物联网技术、标准、制度、应用服务等工作。泛在与物联网产业固然需要新的技术突破及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但决定其产业发展成败的关键因素,是如何因地制宜的有效构筑商业模式。

 

 


版权所有:深圳市玖锐技术有限公司 200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